文字:Allen Wu
台灣設計展從10月5日至20日在屏東展開,以「超級南—超級南方‧非常台灣」為主題,以屏東台糖縣民公園(原台糖紙漿廠)作為主展區,不同於以往設計展每個展館各自獨立於館舍中,今年五大展覽、與一家設計選賣店將集結在縣民公園2000坪的倉庫內,打造出一座全世界最大、最有屏東味的超級南‧設計超市,本次,就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的展區有什麼值得注意的細節吧。
#01 主展區:雲霄推車
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的朱志康空間規劃團隊,將「設計超級市場」的空間設計延伸應用到整個展場,讓主展區台糖縣民公園C棟倉庫變成一個熱鬧的設計超市。至於為什麼以「雲霄推車」貫穿展場呢?這是因為設計團隊的屏東記憶多與假期有關,到訪屏東通常都是因為放假出遊,既然來到熱情溫暖的此地,當然要帶著滿滿的快樂回憶回家。
而朱志康空間規劃團隊對於「購物車」恰巧也有同樣的情感,當空空的購物車逐漸填滿,心裡也慢慢的滿足了起來;此外,他們也回想起小時候在出遊前總要去超市買上大量的零食,那種快樂感一直到長大都不會忘記。團隊把這兩種快樂的記憶串聯起來,並將雲霄推車這件裝置藝術取名為「超級假期」, 來呼應「超級南–設計超市」這主題。
#02 屏東西:可可、藜麥市集
由擅長以設計連結在地產業與日常生活的無氏製作負責人吳孝儒擔任策展人,主軸探討屏東特色產業,深入這個台灣農業大縣,透過檸檬、鳳梨、香蕉、咖啡、可可、紅藜六種農產,帶領民眾探索屏東農業從傳統走向超級的脈絡,運用設計思維梳理脈絡、轉化加值,從「屏東學」、「屏東人」、「屏東選」三面向重新串連設計觀點與地方產業。
#03 屏安村:巨大暴龍、黑鮪魚、抬槓理容院
展區中的「屏安村」,是由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擔任策展,以屏東「全齡共融、失智友善」的需求做出嘗試與挑戰。當民眾來到屏安村時,將可看到四尺高的吉祥物大暴龍及黑鮪魚,背後是三代不同年齡的「跨代Maker」共同搭建而來。
同時,設計展也把人們回憶中的理容院還原了!這充滿復古感的電子椅,是不是讓人有種誤闖時空的感覺?此外,這裡還有為高齡者與孩童設計的「生活行動輔具」,與應用屏東在地農產設計開發的「失智症非藥物輔療工具包」,以及日本最新針對行動不便的使用者所開發的「自動洗頭機」等,都將在屏安村一一呈現。
#04 屏動能:另類的屏東運動館
「屏動能」展區共區分為五大主題場域,分別為視覺牆、大事記、運動產品展示區、運動故事區及創意生活區來呈現,展場主要採用鐵網材質,兼具視野穿透性與運動場域氛圍,輔以霓虹燈管塑造主視覺的搶眼張力;再運用展台高低連結運動時的地形起伏,除象徵選手跋山涉水的歷程,同時也代表MIT產品設計及製造過程的艱辛;最後由創意生活事業展現特色文化,看見國境之南生活風格。
#05 屏東YA:老物也能搖擺青春序曲
展覽中,所有屏東景點的名稱都被去除了,只剩下空白,模糊了行政區域的界線,將已知答案轉成未知的空白。策展人試圖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來參觀的民眾都像個孩子般重新來了解屏東、體驗屏東。策展人以水文作為屏東景點的規劃路徑,挖掘在地文化故事,透過當地人的角度來敘述故事,期待以轉換不同的視角方向來表現在地故事與族群文化特色,呈現出屏東多采多姿的樣貌。
以往我們走進超市都會聽到輕快的「歡迎光臨」,而在「超級南-設計超市」裡的「屏東YA」,這四個字將被以屏東族群的七種不同打招呼的方言所取代,以隨著人潮流動此起彼落的招呼聲,呈現屏東最熱鬧的一面。展區內琳瑯滿目的商品,最大特色就是屏東only,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文化故事。
「屏東YA」有山、水和陽光,以文字訴說屏東的生活故事,滿載了對屏東的各種想像,每個人 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屏東行旅路徑。
#06 好屏未來市
屏東縣政府攜手台北未来市,除了集結東海醫院、物外、印花樂、Greenroom、厝內、大春煉皂、良事設計、江口設計、森林島嶼、覓研、META、瑞氣、掌生穀粒、啤酒頭釀造、原味千尋、東喜舖及葛式選物等17個台灣文創代表品牌,更邀請屏東在地文創工藝等好物好食共同進駐,其中包括屢獲國際大獎的屏東福灣巧克力、長安製麵、台可巧舖、自然果舖、芒果好吃、泰武咖啡、純在冷壓蔬果汁等近40家屏東在地響噹噹的品牌,一同展現台灣的美好設計。
#07 屏東製:物產的豐美詩歌
「屏東製」展區以屏東在地四家觀光工廠為主,其中包括天明製藥農科觀光藥廠、台酒屏東觀光酒廠、萬寶祿酵素觀光工廠、鮮饌道海洋食品文化館等。以超市熱賣的商品設計,塑造「屏東製」的入口意象,結合「屏東地圖形狀」、「製」與「觀光工廠」,成為大型裝置藝術。
#08 加碼:屏東的秋夜夜遊
今年台灣設計展首次以「沉浸式」的光影手法打造夜遊光體驗,運用科技聲光特效融入地景,於2日晚上試燈,將台糖縣民公園營造成夢幻夜世界。
2019台灣設計展
展期:即日起至10月20日
地點: 台糖縣民公園 、屏東菸葉廠、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屏東美術館、竹田西勢樂智園區
本文經Bella儂儂授權刊登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